冯唐的轻率及其它

虽然冯唐定居香港谋生,也以写字为乐,却非常骨气地不买香江文坛宿将董桥的帐,冯唐有文剑指董桥---《你一定要少读董桥》。

读《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十》一文读完,观感复杂,仿佛一个敝帚自珍的人,不愿意把批评的态度明朗起来,叫我说什么呢?说他杂文比小说好,读得又比写得好?这仿佛自动放弃了对作者更大的期望,并非我的本意。

所谓文坛外高手

” 因为学理,又置身文科以外,他们思路清晰,观点尖锐。写起小说来也喜欢用理科学识打破文科的放肆抒情啊甜言蜜语啊种种惯性,从不墨守成规,以破坏传统为乐事。而且语言都是顽皮的,比学文的更加充满奇特的想像力,多数想像与所学专业相关,譬如王小波老拿数学物理说事儿,冯唐拿手的比喻句子是医科上的,Xing也是专长物理学。许多精彩的段子让文科人员只好不断地自叹弗如。

你就是脱了凶兆,也逃不过人生的两个波

我也看过年轻作家冯唐的《万物生长》,一样是轻松读完,而且可以明白他想告诉我什么。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之所以有那么多作者装逼,除了偷懒不诚实,更大的原因是有很多的读者本身就犯贱,你把文字整的明明白白他偏不爱看,非要弄得疯疯颠颠半人半鬼,你才会激动得大呼过瘾,认为找到了精神的归属。

我与冯唐之缘

也许做过编辑的人更容易理解这种心情,那是一种宝物失而复得的欢喜。欢喜之后,该到发愁的时间了。写出满纸生动性灵的色情暴力文字,他倒是痛快淋漓,可怎么改才能入得编审老爷的法眼?这是个值得编辑吐血的问题。

云开雨收读冯唐

对于冯唐的文章,在一一拜读、日日品味、月月回想之后,骄躁日退,推崇日升,由刚开始的咂舌到后来的会心,恨不得对面而坐拊掌大笑,又读到感同身受处时侧头琢磨,如果真是面对面可能也就是相逢一叹,无言无语擦肩而过比较好,这样一个洞察力绝顶的人,很可能不知觉间就偷走了自己小心翼翼藏在心底的秘密。

长篇小说:现实人生的雄浑交响

冯唐的小说,一般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比故事更好的,是“痞”中见“真”的叙事语言;而比语言更好的,是“真”中见“妙”的艺术感觉。这几样东西凑到一起之后,就自然而然地以冯唐式的精妙与精彩,使得作品既快人心目,又耐人把玩。

2005年度青年作家、批评家评语

冯唐的语言有背景、有来历,他相信语言是人类经验之丰饶、心灵之深微的最后见证,他将汉语的古典传统熔铸于鲜活的现代口语,发展出神采飞扬、轻逸剽捷、机锋闪烁的独特声音。

商界人士的文字梦

他的文字,喜欢用口语白话,北京方言的充裕散淡使他的小说不自觉地透着一种大气与骄傲,如评论家所言,他幼功太盛——文字从古文中脱胎而来,不失空灵与柔润,留学后在西文的熏陶中,又有了简洁的逻辑和锐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