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皮的黄昏——简评《万物生长》

赵宁宇

《万物生长》是一部有趣的小说。正如这个中性的名字所昭示的,作品的情节复杂而分散,写作的手法丰富而现代化。在这部小说中,不难嗅到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味道,从情节内容到话语的呈现,都存在鲜明的烙印──至少是深刻的影响。

北京的青年雅皮是一个特点鲜明的族群。他们家世良好,大小脑发达,学习不费力气而出色,上得名牌大学,进而出国镀金,退而卷钱糊口,在当代生活中游刃有余地存在著。他们的生活经历并不复杂,却因特殊的生活环境而胸怀天下,常做极目远望之举;他们或许并非是物质极大丰富之人,却由于特殊的皇城精神而时有君临天下之感。雅皮是精神贵族,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改造外在的世界,他们用自己的话语重述心中的世界。北京的雅皮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雅皮,当然也不同于外国的雅皮。全知而无畏,是他们的境界。

《万物生长》里有一群好玩的小人,他们是人们(特别是北京人)熟悉的形象。作者并非有意识地塑造这些人物形象,而是任由记忆中的影像随笔端流出。作者的写作技巧是相当谙熟的,各种各样时髦或者曾经时髦的方法运用自如。最为可贵的是,作者并非遵循于某一名家的技法写作,而是依照自己的心性在文字间游走。这是一种具有雅皮精神的写作。

可以看出,作者的医学博士背景已深深地渗入了他的叙事肌理。那些复杂而冷冰冰的医学名词成了生机盎然的桥段,那些直言不讳的性段子也被缝合得严严整整。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涯成了无怨无悔的青春往事,之后又生成为写作的元素。小说对生活进行了一次占用,一次改写,一次重构。雅皮视线使生活和作品拥有了另一种精神,一种和现实/写作初衷并不完全相符的精神,却是构成风格的精神,以及使其能够和某一类读者沟通的东西。

然而,作者的机巧似乎显得过于凸现,也过于密集了。《万物生长》使人感觉过于浓烈,仿佛没有经过稀释的福尔马林。在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段落,都可以感受到语言的机锋,结构的设计,以及对现实和文学资料占有量的巨大。作为小说而非博士论文,这样的文字效果很快便会导致读者的疲惫,接下来便是后续段落阅读效果的削弱。有时候,兑点水并非坏事,即使“一地人头”也好拣一些。

可是,北京的青年雅皮时代已经快要成为过去式了。新的北京,不再是精神贵族们的家园,而逐渐变成一个全国化乃至国际化的都市,特殊时代特殊环境培育出的雅皮注定只是一个特殊的族群。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开始回忆,而这回忆很可能已经滞后。北京已经不属于他们了。雅皮精神已经不属于你们了。对北京的感受和北京对人们的影响也已不属于我们了。对北京雅皮来说,不仅仅属于便意味著不属于。

这是雅皮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