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
我承认,我对李敬泽、白烨、陈晓明、张颐武、王尧、张志忠、傅月庵、陈村、黄集伟这干大人物一无所知,对姜文、贾樟柯、崔健、艾未来几个认识也相当有限,更甭说乐颜、盛可以、曹臻、庄宇新、王铮几位了。
我承认,我是非常不专业的。
我买《18岁给我一个姑娘》完全是冲着爆炒出来那股子新鲜劲去的。在前一部《万物生长》里,冯唐表现出来的文字驾御水平、声段功架,在漫天80后的寒潮中贯入一股七十文人的暖流,从慕容雪村力荐其入主天涯舞文弄墨,到《万物生长》咸鱼翻生,价格一夜间上升两折,一下把冯唐打造成70年代文字第一人。这个又帅又似乎有点坏的医学博士,习惯用A4纸写一张咨询报告收两万块的白骨精,被亟待英雄的七十′S读者群与闻腥而动的出版商捧成救世主。
我不习惯网阅,《万物生长》是花钱买的,还好出手果断,半价。耐着性子花一个多月读完。冯唐把扯淡敛藏得滴水不漏,小聪明也耍得乖巧圆熟,成长中青的红的黄的白的,使一地的坏,谈半截的情,共鸣不多,趣味不失。只是本来好端端能照清楚的镜子,楞要把它掰碎了再来现眼,既不拼成一幅独具匠心的组贴,也非还原一个本貌,就那么把一堆棱角片儿擦亮净,凑合着看能折射什么是什么,写来写去就看到平面,感觉不到纵深。
看了三分二,我就知道有个叫秋水的医科生就那么副姿态活在书里,如喝了杯白开水就知道那是白开水。我知道冯唐尊重读者的智力,总有人从故事里面得道,也有不少人每天看一段乐一段,当追肥皂剧。但也不能一句原生态写作就能糊弄过去。
我相信人总是进步的,于是,趁着56折,把《18岁给我一个姑娘》收入库房。的确是进步了,起码看得快了,字数精炼了,再无须吊着脖子提着气当任务完成阅读。作者说是《万物》之前少年情怀的岁月,于是也顺理成章地给扯淡加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看快了。
或许,我这人就喜欢扯淡,于是《18岁给我一个姑娘》能顺着脾气下去了。
读罢全书,那一堆棱角片儿没那么扎眼了,虽然仍大刺刺的放在那细细碎碎唠唠叨叨的。不过那些明显的花俏里不难看出,冯唐造句耍嘴皮的功力是相当优秀的。造句。
从故事情节结构上可看出冯唐的固执。一些不失精彩的片段处处显示他的聪明与才气,随便拈起一个都够同龄的写书人打起十二分精神应付的。也不知有多少人躲于茅坑深处叹谓既生瑜何生亮,顺便撕一页出来完成个人卫生。他说了唠叨是他的坚持,跟我写《我的漫画情结》那样只是为了趁记忆尚未退化能在河里捞着多少算多少。这是可以原谅的,嘿嘿。
书写得很轻松,没什么需要承担的道德责任感,更象是为了自娱自乐,卖弄一下小聪明。而且也很新鲜,锅声铲声爆炒声声声入耳真不是盖的。只是这样的一部书,看完也就随手放哪犄角去了,哪招来那么多名人推荐、背书、热读?
可见,是我水平太低,或是纸太厚,我读不透。
也许是名人厚道了脸皮薄了,任谁来都是许以一阵啧赞。又或是,如今世道,专业的书评,多属吹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