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啊评

傻叫

今天抽空用手机看完了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加上前天看完的万物生长,至此,冯唐的小说只有欢喜还没有读过了,但是我不打算看了:知道是什么味道就好了,吃个完整,谁有那么好胃口。我还有一秒钟几十万上下的生意,谁照顾?

算了,我不阴阳怪气说话了,直说了:整个就是没看头。

在有好看的故事的前提下,结构怎么颠三倒四都没有关系,反正足够聪明的读者满大街都是,只要你没有落下什么,大家自己组装一下,来龙去脉还搞不清的话,那也只配去追星了。但是,结构可以乱,不能没条理。阅读的快感在于在结构的迷宫里面走来走去搞明白作者的意思,然后和扉页上俊美的作者近照相视一笑,引为知己。要是作者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打算怎么摆弄这个结构,那作为一个对智商极度自信的读者,如我,只好感叹一声,这写书的也是一辈不如一辈了。

HTML有个很不好的地方:在某些词下面会有一个下划线,称作超链,如果你对这个词有兴趣,一点,就被带到和这个词有关的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这样链来链去,最后自己也不知道最先是在看什么了。

冯唐的小说读下来就给我这种感觉:正在讲述的故事,因为某个特定的关键词,忽然就打岔到了另一群人物身上,有时没头没脑转回来,有时就彻底开始说另外一个故事。开始几次以为是有特别寓意的,这种现象出现多了就猜疑了。两本书看完,我基本可以肯定,他根本没发现自己跑调了。这是作为一个严肃的小说读者的我所不能原谅的:满书架的粉红封面小魔女系列我是绝对不会碰的,既然我选了你的书,你就不该让我失望成这样啊。

还有一个毛病,不大,但是致命:穷抖机灵。

一个笑话,讲一遍大家开心,马上重复一遍可以视作强调,重复第三遍就无趣了,第二天再对着同一拨人讲同一个笑话是无聊,要是指望这个笑话过一辈子那就是恶劣。可惜,冯唐的很多比方,某些说法就是这么反复出现。烦,也不至于,但是看到第五次,是真的不觉得有趣不觉得机巧不觉得饱含哲理了。

我和人说过香港电影的一个毛病:新晋的导演编剧总是担心拍完这部戏还有没有机会开下一部戏,于是比赛着在一部戏里面用上尽可能多的小点子,讨好观众讨好投资商。于是,很多片子里面都有些很有趣但却显得有些生硬的小插曲。然后,这些创意用在另一部片子中,位置合适了,可是大家在上一部片都看过,效果没有了。

我这么恶毒的揣度:写第一部的时候怕没了下一部,于是把能想到的东西都用上;等到第二部,气缓了,但是有些自己得意的段子舍不得抛下,于是再用一次;我大胆预言:到了第三部,想用新的,可是想不出来了,只好把那些用过的再用一次。看过欢喜的可以出来驳斥我,我虚心接受,但是我要嘴硬的说,他迟早走到这条路上

最后,说点仇富的话。

冯唐的经历可以说明他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引用书评家的话,读书到医学博士,转行拿了美国的MBA,现在是年入百万的金领人士。但是,吾友王小波说过,这个世界的严肃作家大多是凑合着过日子,有些连凑合都算不上。我大胆引申一下:一个人过的富足了,多半就写不出有力度的东西了。金钱对聪明人的毒害可见一斑。

但是一个聪明人,怎么堕落还是有底线的,用冯唐本人的话来说,“幼功”还在,底子比别人好。所以,端正了态度,还有提高的余地。

这两本书带给我的阅读快感还是有的,但是-凡事就怕这个转折-再次引用王小波的话“一个富婆,坐在奔驰车后座上瞎划拉几笔,就想当我写作的楷模?啊呀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