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青年作家、批评家评语

南方文坛

冯唐:冯唐的写作回到了小说艺术的源头:轶闻趣事和对世界的偏僻看法。他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等作品是对小说之“小”的求证——从细节出发,从个人经验出发,发现、想象和改写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并与读者分享秘密。冯唐的语言有背景、有来历,他相信语言是人类经验之丰饶、心灵之深微的最后见证,他将汉语的古典传统熔铸于鲜活的现代口语,发展出神采飞扬、轻逸剽捷、机锋闪烁的独特声音。他的写作特立独行,具有与中国小说艺术主流不同的思维方向,拓展了中国小说的艺术空间。

朱文颖:朱文颖文字灵秀,笔致细腻,触觉明敏。她的作品往往能够抵达世道人心隐秘的深处。她的小说赋予南方写作传统以新的重量,也为现时代的城市体验和城市书写提供了综合的可能性。她在本年度的新作《繁华》不落雕痕地摄入全球化背景,在人生的漂泊和生命的流转中精心体察中国人心影徘徊的伤痛,人物及命运内在的声息得到了真切的捕捉。在某种程度上,朱文颖近年的写作代表着一代青年作家在才情、素养、耐性和能力等方面稳步成长的轨迹。

东西:东西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出色的青年小说家之一,他的写作体现出独特而成熟的艺术才能。他在本年度发表的长篇小说《后悔录》是一部不屈不挠地直问本心的作品,它在历史、政治与人性的错综关系中对中国人复杂的精神生活做出了有力的分析和表现,它在严峻的难度下推进精神叙事,证明了东西对中国小说面临的根本疑难的敏感和克服疑难的雄心和能力,也证明了年轻一代小说家的写作所可能达到的超越性境界,《后悔录》由此堪称本年度最为突出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谢有顺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年轻、最具才情和睿智的批评家之一。他的批评文字敏锐、简洁、犀利,透射着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切关注,对存在之途中种种疼痛与焦灼的深情体恤,充分展现了批评的学术品质与个人锋芒,并扩展了文学批评的精神疆界。他在2005年发表的《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等系列论文,对叙事伦理问题做了深刻而独到的阐释,其中对灵魂叙事热情而理性的张扬,表现了他对消费、经验和精神自闭的警觉,对于今天的写作如何进入更广大的灵魂世界、传承更灿烂的小说传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黄发有的批评写作率真、理性、犀利,既有反思历史的深度,又具针砭现实的力度。他近年致力于文学传媒和文学生态的研究,在2005年发表的论文《短篇小说为何衰落?》和专著《媒体制造:跨世纪文学生态》中,敏锐而深刻地考察了文学秩序的生成与转换,将严谨的实证精神与洞若观火的问题意识熔于一炉,充分展现了批评的学术品质与个性锋芒。他持守批评的独立风范与理想品格,在充分尊重批评对象的前提下展开有理有据的苛求,为重建健康的批评生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