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中秋,冯唐印象 (2)

线条

坐了很久的车,经过一片尘土飞扬的公路工地,到一个很漂亮的小区,见到了一个大家都认为我很想见到的人。

其实,相对而言,我是更愿意去见李宇春或者仔仔之类的偶像型选手的——他们有青春的震慑力,也不用担心看过之后心里会有怎样的落差,反正漂亮就继续喜欢不漂亮不妨碍我喜欢别人。但是对冯唐,或者其他神交的人,真的不敢靠得太近。就象拥有那么阳光的笑容的苏童,后来会写出那么阴郁、潮湿的文字;还听说池莉、毕淑敏之流都是大妈形象。何必呢,见也不如不见。

还好,这个冯唐还比较靠谱,不夸张,不张扬,不大拿(起码不如坐在他旁边的某周刊名记大拿),客套得不太外交(不知是本性如此还是还没来得及养成名人的脾气?)。会在运动凉鞋里头套一双醒目的白袜子,很配合地签字、照相,无论是对景仰、好奇、八卦甚至教育,或者冷漠,都是一视同仁的,问题认真回答,也配合编辑说一些花絮,话被中途打断也不计较,也不把话题拽回来了。

看上去,真诚、内敛的一个人,甚至针对他的协和医院妇科肿瘤博士的背景,非常诚恳地说“希望大家不要有这方面的毛病如果万一有了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帮忙”,全无“医术三流,做生意二流,讨美人欢心一流。至于文章,必能横行天下”的才子脾气。

再次映证了那句话,一天到晚嘴巴不停的也许心里最孤单,文字汪洋恣肆滔滔不绝的往往拙于口。 当然,李敖例外。 而冯唐呢,口会会长也许只在动心的美女以及相熟的哥们面前口生莲花。八面逢春会显得不真诚,而且没必要见人就说。智商那么高的人,知道把骄傲放在心里。

用了两部小说来忘记,真是一个长情的人。当我很八卦地问起,“现在还会不会见到朱裳?”他的脸奇怪地抽动了一下,说,“现在见得比较少。见她会很麻烦。”赫赫,鬼才相信他忘记了。

从两年前在北图自行车棚的书摊上遇见冯唐开始,我就一直很羡慕冯唐一点,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活在青春期里。即使在做过顾问结过婚混过海内外之后,仍然能那么清晰地勾画青春期的惆怅和挥霍,重屋垒叠地贫嘴而不显油滑,不容易。怪不得一个80年代的小MM听说他是71年的,半天合不拢嘴。在那样年纪的小孩子看来,30多岁的老男人一定不是冯唐这样的。

在这一点上,其实他和很多只写自身感受的女作家区别不是很大,差别只在才气和见识上。只是,不知道即将人到中年的冯唐,还能活在青春期里多久?他说写完了成长,要开始写有颜色的武侠以及科幻。不知道会不会有趣?

P.S.不知道冯唐自己对“70年代第一人”、“直追王小波王朔”、“富男作家”等等帽子有什么样的感受?默默配合?还是暗自嘻笑?

哈,作家也是一份职业,需要配合公众以及周围的职能部门,还要顾及读者的感受做人。再次认清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