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冯唐

hvan

我很喜欢这样的书名。

  我很欢喜“欢喜”这二字。

  普通话里说的“喜欢”到上海话里统统说成“欢喜”。

  但,普通话说“喜欢”,或是上海话说“欢喜”,都免不了因泛滥而贬值的俗态。

  所以,当且仅当普通话说“欢喜”这二字时,才会有种味道出来。

  欢喜,没有欢天喜地那么敲锣打鼓,也没有喜欢喜欢那么坦白直率。

  喜欢是一个态度,一种行动。是人对人的指向。

  而欢喜,则是一种心情,一种私人的,个体的,独白式地,隐蔽性的感受。

  总结以上文字,我喜欢的是“欢喜”这样一种状态。

  
  人何时会处在欢喜这样言不及意的状态下呢?

  《最好的时光》里,那三段时光,都曾有默默无语的欢喜时刻。

  喜上眉梢,嘴角挂笑,惟独,少了言语。是为欢喜。

  那是一种含蓄的,古典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若对一个人有了感情,说喜欢,那是一种宣示。而心中欢喜,那才是有了点爱的滋味在其中。

  欢喜欢喜,我欢喜,不及物动词,单只表心中有君的美好。却不在乎,对方是否接收得到这种信息。

  欢喜是个体的,是无私的。

  欢喜,最适合的情境,恐怕是在暗恋时刻吧。

  

  年纪大了,资格老了,人不再羞于表达感情。心生欢喜的时刻就逐渐减少。

  所以,欢喜只适合在青葱时代,含羞地,望一眼,心里就春暖花开万物生长,欢喜,最欢喜时,看来,定是在初初一次的暗恋吧。

  

  冯唐的《欢喜》我不是最欢喜。

  停了好多次才继续读得下去。

  比起《万物》的构架和《十八岁》的激情,《欢喜》单薄稚嫩许多。处女作像一篇习作,散散地,写来写去写不拢来。好象武侠小说里习得真功的男主角,内力真气在各个穴道里横冲直撞,就是找不到出口。于是便乱了,弱了。

  然而文笔还是一流的。

  每次看冯唐我就想,今后我有儿子了,就从会说话开始,每天背一首古诗。

  冯唐的文字有很明显的节奏。在一口气的语句中,大致是长长长短,长长短,或是长短。总是在最后那句时用短句收尾。说实话,看多了会有点腻。看来这种语式不合我的心跳哈哈。
  

  以前看过苏菲玛索的一部电影。一直忘了名字想不起来很痛苦。一段爱情故事。有滑雪场景的。

  很喜欢那部电影。

  大概,那部电影里的感觉,就是一种欢喜的感觉吧。

  其实,喜欢冯唐的人不必读《欢喜》的。但我很期待有一本写得很好的叫《欢喜》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