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GQ中文简体版专栏2010年10月被毙稿)
英国:
你好。
对于我这个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你的影响挺小。从国家的影响力来说,先是苏修和美帝。苏联送来革命,革命救了很多人,也整死了很多人,反正改变了很多人,苏联还帮我们打跑了日本,帮我们在朝鲜顶住了美国,但是也策反了外蒙古,强奸了很多我们的妇女,抢了东北工业区很多东西,做的都是大事情。美国从记事儿起就是敌对阵营的领头大哥,你们欧洲似乎都听他的,我们学英文也都练美式发音,儿话音和北京话接近。美国先在朝鲜敲我们的脑壳,再在越南踩我们的脚趾,以后时常在台湾踢我们的睾丸。美国没开一枪一炮,只是和苏联比拼制造武器,比拼了二十年,苏联就被消耗没了。影响力再往后排列,是日本,杀了我们很多人,也帮我们打跑了国民党,输入的塑料壳电视和录像机掏光了我们的积蓄,但是输入的AV我们基本是免费看的。影响力再往后排列,是德国,是法国,一个出哲学和好相机,一个出花衣服和骚逼。至于你英国,除了有个美丽优雅的女皇和曾经富过,似乎想不起其他什么了。
第一次听到你也称尊称大英帝国是我在美国上商学院的时候。一个长得非常老实的台湾乖乖女生让我们猜谜语:哪个国家的女生阴蒂最大?她的语气温柔婉约,我们看着她的大黑边近视眼镜,谜面就已经雷倒我们了,答案更加猜不到。台湾乖乖女生说,大英帝国的女生阴蒂最大,所以才叫大阴蒂国。台湾话后鼻音都不发的吗?
至今,我去过多次美国和欧洲,几乎跑遍亚洲,常住香港,但是还没有去过一次你那里,但是对于英国的印象,慢慢从这些经验中搭建起来。
先是文字。就着英国小说原文学习英文,读了近乎全套的劳伦斯、毛姆、史蒂文生,对比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同行亨利米勒、凯鲁亚克、马克吐温,你的作家能不用大麻和罂粟,不用酒精,穿齐内裤和怀表和发胶,平平静静,清清爽爽地讲述心中大痛苦、命中大欲望、少年时代的大梦想。除了你那里,除了南宋或者明末的中国江浙,其他地方出不了文体学家,你们的文体家哪怕没有任何原始能量,他们的书里哪怕什么都没说,光读文字就能养眼,白皙、流畅、不浓不淡的香。
再是玉。最近五年开始被中国古玉吸引,中国用玉的历史比用文字的历史还长,我的感受里,玉上集中的中国古代智慧和灵异似乎比中文上的还多。反复听到几个行家讲,尽管你的帝国已经没落多时,但是最好的中国古玉还是在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没去过,但是我反复读了Jessica Rawson写的那本关于中国古玉的书,无可争议的第一权威。人类手工技艺的巅峰(注:不是艺术品位的巅峰)在中国的康雍乾,在英国的十八、十九世纪。我看一七九二年乔治三世遣特使和乾隆互赠的那些彩缎罗绮、文玩器具、钟表瓷器,想像这两个男人互相理解彼此国家的器物之美,器形、纹饰、雕工,从大处到细节,一定没有任何困难。
再是香港。最近几年在香港呆,从这个逼仄到走人行便道需要时常换档加速减速的岛,体会到你无形的好处:法制和秩序。交通通常很好,再不好的时候也堵不死,几乎见不到抢道的、加塞的、乱停车的。根据一天里不同的时间段,估算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的交通时间,可以准确到五分钟之内。这不是人心的问题。我们同样的司机,两地车一开到深圳,精神就开始亢奋,两眼放光,反复变道、开窗吐痰、呵斥行人,说,我们的车牌要是个武警牌子或者粤O的牌子就好了,就可以逆行,就可以闯红灯了。这不是路修得少的问题,北京修了这么多路,从双井到三里屯,可能十五分钟,可能六十分钟,可能第二天早上。再比如,山和海保护得很好,住在闹市,打车十分钟上山,坐大巴十分钟见海。如果这么一个岛在北京附近,会先被各个部委把山南水北等等最好的区域占掉,然后各个有实力的开发商和各个省市争夺靠近这些最好区域的地块,或许会留一个不好分配的区域做为公共绿地,绿地周围全是卖小吃、冷饮和工艺品的摊位,绿地里面全是包装纸和饭盒。区域之间的道路总被车辆停满,从一个区域到另外一个区域有三种选择:坐直升机,警车开道,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出车。
2050年,我们能活着见到中国GDP超越美国,占世界25%,达到乾隆年间左右的水平,中国消费了全世界50%的LV包包和PP表,中国囤积了非洲50%以上的石油和铀矿储备。2050年,我们活着看不到中文的文体学家,看不到中国的大英博物馆,看不到北京能有接近香港水平的交通。
我希望我的判断错误。
冯唐
被和谐掉的稿十有八九是讲了太多真话的稿,是好稿。
P.S.:台湾人的母语是闽南话,前后鼻音不分。
make sense 啊!
英国文学的文字很美,美得有点矜持和做作,不可多读
毙稿还会重新写一篇吗?还是空他一期?
我们在台湾有个很牛逼的故宫博物馆,现在就可以去看。
香港嘛,不早回归了么,就当是我们的啦。
中文的文体学家?靠你了!
希望你的判断不会错在“我们能活着见到”这几个字上
拜读。中国领导人不是早就在国外大肆宣扬“我们早不是大清帝国时期了”么?为什么一个满篇常识和实情的稿子还是会被毙掉?不明白,我就是不明白。。。
哥,你是真正的作家。
希望你以后能够加快写作速度,今天终于等到你的大作了,要不然我还以为你不更新了呢。
这是个常识被稀缺的年代。
英国,你好!少女时期的老杨看的第一本外国小说就是英国夏洛蒂.勃朗特的,然后艾米莉.勃朗特、简.奥斯汀、阿加莎·克里斯蒂、多丽丝·莱辛。。。学的第一句英语是正宗伦敦腔的Follow Me ,先入为主了,所以老杨至今都认为伦敦腔比美式大舌头垮嘴英语好听。小时候最想去的地方是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苏格兰高地和大英博物馆。
关于守秩序、懂礼貌,老杨一直要感谢妈妈的教育,小小老杨九岁从上海回到妈妈身边时就像个没人管的野姑娘、假小子。记得第一次和妈妈上街,小小老杨随手乱丢纸屑,立刻就被妈妈叫住了,妈妈捡起那枚小纸屑放在小小老杨的手心里,轻声细语的说:“拿好了,看见垃圾桶再丢进去”,就这一句话,老杨永远记住了,直到现在为止在路上走,手里拿着要废弃的物品,见不到垃圾桶就会一直攥着。
冯老,看到你如火如荼的事业,无比苦恼,下一步文集在哪啊?
喜欢冯唐的文字。看着很舒服。今天才发现长得有点象周润发:)
大梦.
卡忙被毙
枪毙大国的人想必心情很纠结,灵魂很分裂。
刚在牛博买了你签名版的四本书
终于终于出来了~~
好久没见你的文字了!国外没去过,国内那段确实如此,让人感慨!
盛唐是我们的大国,但已沉沦了;康乾是我们的大国,但已夭折了,这个民族我看不到任何希望现在只能如世外之菩提看营营之蝼蚁。
不得不说,这篇题材虽大,写的不够雄浑
虽然说的是实话,牢骚太盛。
静看。
凌晨来最好。
那样满脑子都是你字里行间的东西。
我是第一次…
这篇太露骨了,文学性差好多,这样的对比和讽刺是初级水平的,远比不得前几篇,冯唐没用心吧?我是编辑我也会毙
GQ台湾中文繁体版无比性感!内地版还看不出来。不过此稿被毙不是被和谐吧,估计是写得实在闷。好写手不一定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周末看了“非诚勿扰”,又一个医学博士,好玩。建议GQ找人写写这个,男医生制服情结。
我对某些人的佩服,那是五体投地呀!
“2050年,我们能活着见到……”
我也觉得英国比美国牛多了,毕竟曾是“日不落帝国”no.2,那么长的历史不是吹出来的。说到英国文学,最近重读狄更斯,还是一个“服气”!
“2050年,我们能活着见到……”
俺就能好好睡啦。
英国人主要给人很刻板的印象,但就是这样的民族里,出了那么多才华横溢牛逼盖世的乐队和主唱,让全世界人民顶礼膜拜,也真是奇怪。
唉唉,写得真不错
不过玉这个东西,真的那么有意义吗?
感想,一块玉,自顾自地温润美丽,世人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它就是这个样子,几百年上千年如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又如梵高的画,从来就是他一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不从于任何人,不同于任何人,遗世独立,至于后人喜欢,终究与他无关,与他的画无关。由此我想,要论一个东西的意义,到底是与这东西无关,倒是每个人该问问自己,我是怎么回事。
读冯唐送叶三腰封,几欲泪下,也不知为何。
一个缠着小脚老太太,在这里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每个月都要来看你的文字。就像女人每个月的那几天。习惯了她的陪伴。喜欢你的那种调调~~学是学不来的。
我好羨慕那個近視的女生!好希望當年我曾不顧一切地去美國念MBA,然後宇宙無敵幸運地親眼目睹這一幕!為了能見到二十多歲的馮唐聽見這笑話的表情,那樣瞬間的目瞪口呆,忍笑,喉結升下去又降下來的畫面,恨不得坐上時光機回到過去改變那年的我的決定!
ㄥ跟ㄣ不分,這個冷笑話才能有如此快速的凝結點呀!
我好羨慕那個近視的女生!好希望當年我曾不顧一切地去美國念MBA,然後宇宙無敵幸運地親眼目睹這一幕!為了能見到二十多歲的馮唐聽見這笑話的表情,那樣瞬間的目瞪口呆,忍笑,喉結升下去又降下來的畫面,恨不得坐上時光機回到過去改變那年的我的決定!
ㄥ跟ㄣ不分,這個冷笑話才能如此快速地結冰呀!
(*^__^*)
发展需要时间,香港也不是一天就变成香港的
北京在摸索适合自己的城市交通方式,过程中有点混乱没什么
悲观主义,活得长命。行文鞭辟入理,管中窥豹。惜格局不足,半因文体,半因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