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9,十年十评
注:距离《万物生长》第一版出版,转眼十年,摘评论十条,如下:
“京派的文人里,语言好的,要数老舍,接下来是王朔(王是语言好,不是文字好),再接下来是王小波,再接下来是涂鸦,现在是轮到了北京人冯唐横空出世(冯是语言好,文字亦好)。而且要说最过瘾,最来阅读兴味,那还是涂鸦跟冯唐两位。。。他的十七八岁的少年生活就是他汪汪向前的溪水,少年生活的人同事,同环境,同那一时代的许多细节与场景,同回忆跟感觉,皆是夹岸葳蕤丰茂的草叶,处处要抚摸,处处要留连。” −何立伟
“书里提到看王小波的书笑了两次,看谁谁的书笑了几次,套用这个说法,我看他的书大笑了七八次。我八八年回国后得了哮喘,虽然好了,可留下个后遗症:一狂笑就要发哮喘,所以听相声对我来说就是涉险。看这本书可害苦了我,有八次差点儿引发哮喘。我以后万一有机会见到这个人,为这个得当面诉诉苦。
书里把作家分为能“喷”一本书的,能“喷”两本书的和能“喷”好多本书的。他这个“喷”字对我来说是一记闷棍,过去我还幻想过,我的生命里会不会有文学,一个“喷”字让我彻底绝望,彻底清醒。自问没什么可“喷”的,以后还是老老实实搞自己的社会学,剩下时间就玩吧,享受人生。
有一种说法:现在掌管传媒的都是70年代的这拨人。冯唐提到的人里头,罗永浩、和菜头的文字都见过,他们大约都是接近不惑之年的人吧。比我们小20多岁,正好一代。他们已经是当代中国思想界的脊梁,后生可畏呀。” −李银河
“冯唐完全是一个野孩子,一身非法的才情。这一代人的经验因为冯唐的书写重新变得神奇,当然,你就算不是作者的同代人也能看出这是具有真正意义的欢乐、自由和战斗精神的精力充沛的文字。最崇高的和最庸俗的,最雅的和最俗的,最高调和最不高调的,都在冯唐的文字里狂欢。” −李敬泽
“我老婆和我一起看了他的“冯唐随笔”后对我说,你和他都是三十多岁的人,都会写字,可你看看人家写的!我只好羡恨交加地说,我操,可我思想境界比他高。” −罗永浩
“我期待着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他终于能在大理的阳光里坐下来,让他胸头的肿涨喷涌而出,最好全世界都安安静静地等着他落完最后一个字。我等待这一天等待了太长时间,想象这一天想象了太多次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宁可他这一辈子只是在大理望丽江而返,而我愿意固守丽江想象他那张黑瘦的脸上眼眸中的一抹刀光” −和菜头
“打算在五十岁的时候听JOE COCKER:“从一个酒保那里弄些威士忌,从一个朋友那里弄些可卡因……直到我回到你的怀抱。我有罪,是的,宝贝,我余生都有罪。”在那之前就让我读《欢喜》,读《北京北京》,徒劳地找寻青春的起点和终点;徒劳地看见一个二十岁的少年向我伸来他细瘦的,敏感的手指——他叫做秋水或者不是,他的肋骨也是细瘦的,眼神也是,味道也是;他的意识还没有跟肉身分离,他不懂什么意淫,一旦拥抱,他的手臂是要将人勒出血肉的;将来,他可能会长成社会栋梁,也可能会长成市井流氓;他可能会长成目无焦点的庸俗人,也可能会长成滴水不漏的精明人。可是在那之前,在那之前,岁月的潮水已经没顶。在记忆的骨灰里我恍惚,用文字打败时间,真的不可能吗?真的可能吗?” −叶三
“妇女们想坐在冯唐的目光里面,其实是因为他活得够累,因为他每摸一个姑娘的手,都要写好几首诗才能平静,每上一个姑娘的床,都要半辈子才能释怀。而每一个让冯唐贼惦记的姑娘虽然无辜却又幸运,因为她们自己看不到的青涩的妩媚和碧桃色的风情都被冯唐深深地收藏在眼睛里、隽刻在身体里。所以,每一个女读者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冯唐在记忆深处隽刻自己无知无觉流淌过的浑然性感和懵懂风情。” −拉拉
“冯唐真正的危险在于他在铸成宝剑的同时也为自己铸了一堵墙。语言就像一个家园,除了华美还有别的装修风格。人的洞见总是伴随盲视,洞见越深盲视越大。对于断裂可以接续也可以继续扩大。墙外的人群和生活将主宰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无家可归。” −庄宇新
“我基本上不看文学书,不过这次居然看了一本,就是冯唐的《北京北京》,冯唐就是在北京协和医院大院里出生的,就在我家门口,我觉得他的书很有趣,因为篇幅不大,所以我就看下来了。” −沈昌文
“有如天籁”−陈村
我擦~~我坐我偶像的沙发!!支持冯唐!!
第一次這麼接近馮唐啊!
最近的更新比较多呀!喜欢!!
你的文字如世界杯足球一样—是世上不多的几件值得期待的事.
《北京北京》就像是被冯唐射在协和医院灰楼绿瓦红柱的额头上的精液,使今后的人们因冯唐而记起协和,正像在协和医院宽大的走廊里,浓浓的来苏味和鲜活的精液腥气,在蔓延,生命对抗着死亡。
你们可别把冯唐捧坏了,我上厕所时候看完了冯唐那几篇小说。大道在于遗屎嘛,写东西也就是拉屎一样为了发泄,别让人看了便秘就行。不过老兄我说句实话,我擦完屁股后还真回味不出拉的是怎么一泡屎,小说写的没经没脉的,叫我复述给别人,我也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你写的啥。
同意拉拉,被冯唐惦记上的姑娘很幸福
有时候爱情不如和你喝杯茶来的有趣。(*^__^*)
噢····
阅·
第一条 老舍和二王都是自己喜欢的 涂鸦是不了解的
第二条 考完四级那周偶尔翻《活着活着就老了》 自己躺床上乐不可支
第三条 “一身非法的才情”
第四条 “羡恨交加”
第五条 “我等待这一天等待了太长时间”
第六条 “用文字打败时间”
第七条 “他活得够累”
第八条 “墙外的人群和生活将主宰我们”
第九条 “就在我家门口”
第十条 聆听
某男说:我下辈子要变成女人,然后再嫁一个象自已这样的男人,这是什么,这就是自恋
我最迷醉的冯唐的字是他常常轻易就天才的比喻和对特定场景特定人的精准的描摹,不止叫他的人在小说里立体了活了,而是不用扭头你会觉着他的人就站你边儿上,喘着气,适乎适地用冯唐的方式瞅你一眼…
冯唐的字儿好是因为他的字儿是中国字儿,能说到人心里去。迷恋鲁迅,张爱玲,林语堂那波人的字儿也同样是因为他们写的中国字儿。五四之后的作家大多数都是洋作家,写的字儿怎么看怎么象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有些离中国字儿之远跟美国病理生理学译本有一拼。奇怪的是芥川龙之介这个日本人写的短篇小说充满中国味儿,跟许地山的很象。芥川是日本+中国味儿,许地山是中国+东南亚味儿。建议写不出中国字儿的小说家还是写短篇吧,容易找到中国字儿的感觉,至少是中国+某洋味儿。那我们这些不会写字儿的人还能看下去。
回顾是为了走的更远还是因为疲倦?
没准儿什么都不为 十年还不能小回顾一下 臭美臭美?
觉得你文字挺不错的,
人挺自恋的。^_^
原来这里也有过一个拉拉呀?还这么重量级!汗
“拉拉”说:“每一个让冯唐贼惦记的姑娘虽然无辜却又幸运。。。”。
被一个长着一对X光眼睛的人透视,估计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他笔下的每一个女人都如同被他人体解剖了一样,但他只负责开膛,不负责缝合。对温婉的描述如此恶毒,太让人缺乏安全感了。以至让人觉得他肯定每次都是在痛恨中,被人甩了去的。
幸亏这所有的故事都与我有关,也幸亏这所有的故事都与我无关,这真是太幸运了。
冯唐的书都读过电子版了
他这里更新的快
暑假里打算到当当网把文集买全了
但是活着活着就老了总是断货,什么时候再版啊,冯唐大哥,抓紧,一帮子人等着呢
第一条 老舍和二王都是自己喜欢的 涂鸦是不了解的
第二条 考完四级那周偶尔翻《活着活着就老了》 自己躺床上乐不可支
第三条 “一身非法的才情”
第四条 “羡恨交加”
第五条 “我等待这一天等待了太长时间”
第六条 “用文字打败时间”
第七条 “他活得够累”
第八条 “墙外的人群和生活将主宰我们”
第九条 “就在我家门口”
第十条 聆听
引用
文字很有趣,但是整体感觉很颓废。
现在书店都买不到你的书了。
读冯唐的小说就是痛快!
最喜欢拉拉的话。
冯唐最打动我的就是他高质量的长情。
一度把冯唐推荐给几个朋友,反应平淡,心里升起一股窃喜,仿佛这样以来他就是我的私人珍藏了,呵呵。
自恋的男人
山姆·莫尼·吉安卡纳
其实挺喜欢冯唐的。但很遗憾啊……他居然不喜欢《红楼梦》。
也许只是说喜欢的人太多了?所以要说不喜欢?
有那么好吗?文人相喷吧?我觉得马路的少巴更好,虽然没你学历高,讲的事不一样,但我们对文不对事。
冯唐提到的人里头,罗永浩、和菜头的文字都见过,他们大约都是接近不惑之年的人吧。比我们小20多岁,正好一代。他们已经是当代中国思想界的脊梁,后生可畏呀。” −李银河
哈哈,这几个人是中国思想界的脊梁!